山西智創城NO.4 張昊宇 攝
“對山西來說,轉型發展既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的戰略謀劃,不能等到資源枯竭了再來搞轉型。”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對山西寄予厚望,“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情真意切、語重心長,給山西人民以極大鼓舞和激勵,為山西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如何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為山西提出的一道道考題?牢記總書記囑托,貫徹新發展理念,晉中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一個步調、一種聲音,以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鉚足干勁,開足馬力,拿出攻堅之志,以強烈的答卷意識,將晉中高質量轉型發展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殷殷囑托,飽含厚愛。”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說,“總書記為山西把脈點穴,每一個要求、每一條指示都是一道深刻的考題。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一道道題目回答好,轉化成實實在在、經得起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高舉轉型綜改示范區“金字招牌”
充分發揮龍頭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建設轉型綜改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
示范區晉中開發區作為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的“一個主戰場、兩個集團軍”之一,無疑是晉中轉型發展的最大優勢。
2017年4月27日,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正式揭牌運行,通過整合拓展市城區范圍內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次工業園區、山西高校園區等,并向晉中城區西南部擴區,總面積由原來的55.6平方公里擴展到236.07平方公里。
長期以來,政事不分、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效能不高等弊端制約著開發區進一步發展壯大。為破除體制障礙,在理順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大刀闊斧進行了“三化三制”改革,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大膽實踐創新“管委會+平臺公司”開發運營模式,實行“政企分責”的市場化模式進行開發建設,明確開發區范圍內的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全部采用市場化手段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引進社會資本約10億元參與到開發建設中,尤其是由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的2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有120萬平方米具備入駐條件,以商招商、獨立運營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實施特崗特薪、特職特聘,30個專業化崗位已全部上崗,按照年度和聘期考核確定進退流轉,其中雙一流高校(學科)畢業生及碩士研究生占比達50%以上。
2020年,示范區晉中開發區選聘了39名優秀年輕主辦職員,建立“一崗多責、一專多能、動態管理、擇優選聘”的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拓展基層職員職業發展空間;實施特崗特薪、特職特聘,拿出30個專業化崗位進行社會化選聘,以事定崗、以崗擇人、以績定酬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有效建立,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日益濃厚。通過全面推行“三化三制”改革,示范區晉中開發區項目投資、畝產強度、運行管理、隊伍建設等動態考核不斷強化,開發區建設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建設開發區“1+10”聯合體,是晉中市掀起開發區“二次創新創業”、加快創新驅動、全面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如今,全市開發區“1+10”聯合體初具成形,晉中市開發區建設逐步開啟“集團軍”作戰。
示范區晉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燕翔向記者介紹:“開發區‘1+10’聯合體即以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為龍頭,發揮其產業融合發展服務中心平臺和示范、引領、帶動作用,通過規劃調控引導、重大項目統籌落地、利益協調三大機制,加強全市開發區(園區)交流合作、互補聯動、協調發展,促進各類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推動形成各具特色、差異化和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晉中市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已達11家(國家級2家,省級9家),規劃總面積978.55平方公里。晉中市開發區工業類有9家,農業類1家(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文旅類1家(左權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11家開發區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隨著開發區“1+10”聯合體建設不斷推進,晉中市開發區產業集聚新優勢不斷加強,搶灘項目挺進步伐明顯加快,落地企業發展勢頭紅紅火火,開發區“1+10”聯合體迅速成為晉中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截至目前,全市開發區內共有企業5638戶,其中“四上”企業526戶,占全市的31.9%。9個工業類開發區內共有企業4861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01戶,占全市的42.5%;高新技術企業123戶,占全市的64%。2019年,全市工業類開發區完成工業投資118.9億元,占全市的51.7%;完成工業增加值240.2億元,占全市的40.5%;實際利用外資4.8億元,占全市的32.7%,開發區支撐全市轉型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聚焦“六新”突破
始終強化“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提出“要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
對晉中而言,轉型是第一使命,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今日的項目就是明日的投資,今日的投資結構就是明日的產業結構,唯有在“率先”上搶先機、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才能抵達轉型成功的勝利彼岸。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晉中市政府先后4次專題研究“六新”項目謀劃工作、聽取工作匯報,編印《“六新”知識手冊》,全市科級以上干部人手一冊,第一時間研究落實、安排部署,摸底數、定盤子,列清單、拿舉措,深對接、勤跟蹤,推動“六新”項目謀劃實施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山西美錦能源晉中氫能源項目建成后,將豐富晉中新能源產業結構,形成氫燃料與純電動互補的新能源產業結構,助力山西能源革命蹚出一條新路;斯納德新能源專用汽車項目與中鐵聯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集裝箱汽車列車推廣應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引發國內物流運輸方式的一場“革命”;總投資約60億元的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晉中)園區,致力打造“綠色建筑產業城”,推動山西建筑業轉型升級……
隨著一大批產業前景大、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重大項目落戶,晉中市以新能源汽車、功能食品、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為主的八個百億級以上新興產業實現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到2025年總產值將超1200億元,“一煤獨大”逐步向“八柱擎天”轉變。
2020年,全市共謀劃實施“六新”重點項目85個、總投資914.7億元。其中,投產30個、總投資136.6億元,開工25個、總投資185億元,落地12個、總投資242.9億元,簽約13個、總投資271.3億元,正在洽談5個、總投資79億元。
與此同時,晉中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把轉型項目建設作為硬任務、主抓手,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3億元。堅持每年都是轉型項目建設年、每月都是轉型項目建設月,實行周調度、月通報、雙月集中開工、每季政銀企對接、半年集中竣工一批、年終考核獎懲兌現等機制,落實建賬、理賬、對賬、交賬、算賬“五賬法”,全力推動招商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達效。同時,瞄準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考核辦法,出臺委托招商獎勵、經費管理辦法,發揮產業招商專項小組和小分隊作用,堅持內商外商并重,加強與國內外領軍企業深度對接,對照十大產業集群招商圖譜精準開展點對點招商、以商招商、以才招商、股權招商、會展招商、產業鏈招商,不斷掀起招商引資新高潮。
為持續推動項目建設,以項目的高質量支撐轉型發展的高質量,我市壓茬推進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三個一批”活動,不斷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今年,市縣兩級已集中組織開展“三個一批”活動16次,其中“六新”項目占半數以上。
為夯實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基礎,晉中市打響全市工業項目百日會戰,號召各級各部門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沖刺年度任務,以搶灘占先、換道領跑的姿態奮力攻堅,步履鏗鏘。
為推動項目落地落實,市委書記趙建平帶頭對接項目、走訪重點企業、調研重點工程、研究項目攻堅的腳步未曾停歇;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堅持逐月調度推進,對各地提出的困難問題,逐項協調解決;市政府堅持周調度、月通報,掛圖作戰,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和成效激勵鞭策,營造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正如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所說:“今年,我市項目建設可以用四個前所未有來概括。面臨的形勢挑戰前所未有,對項目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政策機遇前所未有,抓項目的力度前所未有。”
如今,晉中大地已經形成“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工作格局。山西職教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致力打造產城融合新典范;山西高校園區全力打造我省科技和人才高地,全市已建設5G基站1527座、開通941座,陽煤集團新元公司率先建成全國首座5G煤礦……走在轉型綜改金光大道的晉中正闊步前行!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打造轉型發展競爭新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初冬時節,漫步在充滿設計感的山西智創城NO.4,一座座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樓宇映入眼簾,各種高科技產品令人目不暇接,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津津樂道地談論著自己的規劃和想法,濃濃的創新創業氣息和時尚青春活力撲面而來。
按照省委要求,在山西綜改示范區建設1、2、3號創新創業平臺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土優勢、堅持錯位發展,依托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山西高校園區建設山西智創城NO.4,著力培育轉型新動能、打造創新新引擎、建設人才新高地。
今年10月26日,山西智創城NO.4正式揭牌運營,目前,已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建立合作關系,京東產教融合、上海潤訊大數據呼叫中心等50個孵化項目簽約入駐,涵蓋信息、金融、醫學、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規劃設計、人工智能、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新媒體等領域。
為發揮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在全市的創新引領作用,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圍繞“六新”發展,發揮太原理工大學等駐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科技資源優勢,從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研發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等方面,有效集聚創新資源。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家,占到全市總數(189家)的一半以上,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在主導產業中的全覆蓋;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占全市總數(5家)的60%,有效促進和帶動了示范區晉中開發區整體產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此外,金科創新成果孵化轉化中心具備入駐條件,百信晉中2030創新基地等一批“六新”項目已投產運營,將為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進一步集聚強勁動力、激發創新活力。
今年4月25日,晉中市政府、中北大學、示范區晉中開發區三方正式簽訂了合作共建中北大學晉中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的協議。依托中北大學人才、學科、科研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立足晉中開發區,在功能農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方面,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
高舉農業科技創新和深化農村改革“兩面旗幟”,聚焦“十個突破”,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在全省的創新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用好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大力度鋪開“六大基地”建設,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加快將這里建設成為山西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和農村改革先行區。目前,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的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已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7家,吸引12名院士、8家院士工作站落戶。
“我們努力用三年時間,在農高區集聚一批國際國內知名農業高新技術科研機構,建立一批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一批山西農谷特色農產品品牌,展示一批現代農業農機農藝科技成果,力爭把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投資興業洼地、高新人才聚集地和技術轉化集散地。”山西農谷管委會主任李成海說。
與此同時,晉中市全面啟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全覆蓋試點工作,先行在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太谷區、榆次區開展試點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248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了技術創新活動全覆蓋。2019年,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07%,全省排名第三。
深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耦合,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創新生態;傳承晉商創新基因,倡導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科學精神。如今,在晉中大地,創新正在成為一種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晉中品牌
“政府權力有邊界”“政府對企業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政府只做企業‘圍墻外’的事”……在晉中采訪,很多企業家們這樣評價當地的營商環境。
今年6月23日下午,晉中晟家佳氏商貿有限公司法人陳佳在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商事綜合服務窗口接過了全省首張“證照合一”營業執照。
“過去辦個營業執照,得跑四五趟,三天都不一定能辦下來?,F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一次性就辦結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拿到證了,速度那可真是快。”陳佳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區域經濟競爭的本質是城市之間的競爭。經歷了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等硬實力比拼階段之后,現代城市之間競爭的本質已變成營商環境等軟實力的競爭。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
晉中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一網全辦好”,持續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全力打造渠道手段多、速度效率快、態度質量好、時間成本省、機制流程優的“多快好省優”營商環境晉中品牌。在全省率先實現網上辦事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網上辦事比例同比提高40多個百分點。今年5月,晉中市出臺了《晉中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辦法》。近日,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構建“親不逾矩、清不遠疏”“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今年10月,晉中市報送的“晉中政務服務‘一網全辦好’,全力打造‘多快好省優’營商環境晉中品牌”,入選《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以評促改”最佳政務服務典型案例。
晉中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千名干部下沉一線,用心當好“店小二”,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為項目保駕護航。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盤活閑置低效土地,用足用活占補平衡政策,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計劃,重點保障2020年項目建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用地需求;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淘汰落后、過剩產能,騰出環境容量,優先安排重大轉型示范項目,對重點轉型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市金融部門加強政銀企全方位對接、提高企業貸款審批效率、“減費讓利”降低融資成本、創新融資產品滿足更多需求。
追求更優的營商環境,正不斷為晉中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構筑新優勢。與此同時,市委著手制度建設、著眼晉中治理,制定出臺了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二十五條、加強政治監督二十五條、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條、干部政治素質考察二十五條四個“二十五條”,把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貫穿于管黨治黨全過程、落實到黨的建設各方面,形成了“晉中之治”的有效方案,營造了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上半年,全市有11名干部因“政治表現一般”中止選任程序,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
逐夢前行,路在腳下。晉中將繼續以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勇氣和決心,在奮進中發展,在變革中新生,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郭貴虎 董永德)
來源:晉中日報 晉中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